青海新聞網·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“同學,你這碗里還有兩口米飯,不能浪費喲!”11月3日中午,在海東市樂都區朝陽中學的餐廳里,一位值日老師善意地勸說同學要“光盤”。今秋開學后,樂都區教育局在全區各級各類學校、幼兒園全面開展了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宣傳教育系列活動,樹立“浪費可恥,節約為榮”理念。
據朝陽中學校長趙學英介紹,自去年11月學校食堂“開灶”以來,餐飲浪費現象比較嚴重。“在那之后,我們將食堂的窗口分為了大、中、小三個,并把饅頭分成幾等份,學生們按飯量打飯,如果吃不飽,還可以再打一次。”趙學英說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新學期開學后,學校還利用晨會、主題班會、板報等,開展“勤儉節約”主題教育,在中午學生就餐的餐廳墻上和餐桌上張貼擺放“不剩飯、不剩菜”等提示語,營造杜絕餐飲浪費的氛圍,并在每個月進行“踐行之星”的評比,設立曝光臺,對浪費現象進行曝光。學校還將教師分成監督小組,并在每個班選出一個小餐長,每天中午吃飯時輪流值日督查,提醒同學們不要浪費,對極少數剩飯剩菜的學生,在詢問后進行適當教育。“我們還準備在全校所有班級家長微信群開展遠程‘勤儉節約’教育,和家長聯手,對孩子進行珍惜糧食、勤儉節約意識的培養。”趙學英說,現在成效比較明顯,原來午飯后食堂的泔水桶可以裝滿4桶,而現在只有小半桶,還都只是一些湯水。
這學期,樂都區朝陽小學也開放了食堂。“小學生年齡小,都是父母的掌中寶,在他們中開展制止餐飲浪費教育就必須具有針對性。”校長高昌紅說,他們發現不少孩子上學時書包有零食,零食吃多了肯定影響正常飲食,而且零食里的防腐劑、激素等添加劑也影響著孩子的身體健康,學校加強這方面的教育,勸導孩子們吃好三頓飯,不吃或者少吃零食。開學后,學校德育處利用講座、板報、手抄報、墻體文化進行餐桌文明教育。在每天中午的就餐中,學校安排老師陪吃,老師們言傳身教,用自己的“光盤”行為帶動和影響學生。同時,學校把“尊重勞動、珍惜糧食、勤儉節約,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”作為開學第一課,并通過國旗下講話,宣讀勤儉節約倡議書,引導孩子們勤儉節約、珍惜糧食。
“本學期,各個班級以主題班會的形式,給同學們講述了糧食的由來,啟發孩子們從生活入手,杜絕奢侈浪費的現象,讓‘浪費可恥,節約為榮’的觀念深入孩子們的心靈。”高昌紅說。
“在學校的實踐課上,我們親手在種植園里種了一些蘿卜、卷心菜等,看著它們慢慢長大,真真切切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。在外面吃飯時,我還會告訴我的父母少點餐,吃不完打包回去。”朝陽小學六年級三班的趙梓君說。
今年9月開學以來,樂都區各學校、幼兒園充分利用主題班會、演講比賽、國旗下講話、家長會等多渠道開展“節約糧食光榮、浪費糧食可恥”宣傳教育系列活動。活動中,廣大師生真切感受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和餐飲浪費的不文明行為,動員、號召了每一位教職工、每一名學生從自身做起,拒絕“舌尖上的浪費”。
【來源:青海新聞網】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 郵箱地址:newmedia@xxcb.cn